关于职业化
由 Ghostzhang 发表于
上个月的web标准化交流会似乎把大家对于页面重构的职业化问题给引了出来,比较有意思。从大家的会后感想中不难发现,大部分同学都是抓着“沟通”,“沟通”的确十分重要,不过有个大的前提:沟通双方是否能相互理解?有个故事叫“对牛弹琴”,讲的就是这个,你很用心的弹琴,但牛听不懂得你是否弹得好。正所谓“隔行如隔山”,很难要求你的上下游中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懂得那么多,由于职业需求的不同,大家所侧重的点也不同。当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,不见得不做重构的人就不懂重构,就像做重构的为什么就非得什么都懂一样。
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别人能主动跟你沟通,把事情都安排好了,甚至用脑都是多余的。可惜大家都这么想,于是就开始感到事事不顺了。都知道沟通不好会引起很多的问题,但沟通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,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沟通有问题却一直还是有问题。
2号参加了公司的技术大讲堂,印象较深的有两个内容,正好也是这段时间比较有感受的。第一个是“ 理解需求的真正目的 ”。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下面这张图:
这张图形像的表现了各个不同的角色对同一个需求的理解,不难想像,如果各自想当然的去做,最终是得不到客户所想到的结果的。因此,正确理解“客户”(并不单指产品经理,也可以是与你合并的任一方)的需求,是提高效率的捷径。
稍微发散一下,再看下《【转】关于学习——写给初学者》中的例子:
问:怎么去掉列表前面的黑点呀? 答:list-style:none; 问:没有效果 答:你把代码发上来看看。 问:<li>·<a href=“xxxx”>xxxxxx</a></li> 答:……………………老大,你那个黑点是文字! 问:我看看……哦,这样啊。 答:无语晕倒。
很有意思,回答的人以为自己知道别人在问什么,提问的人以为别人知道自己在问什么。有没想过我们也许在别人眼中就是那个提问的人?而做为回答的人,是否也应该先了解清楚提问的人所遇到的问题?
第二个是“ 对质量的执着 ”。其实我以前一直认为写程序的人都有对代码上追求完美的特质,不过渐渐发现,现在学习程序的同学,很多都只追求效果,对于实现的过程和原理没有兴趣,更不会去追求质量上的完美。“自我要求”虽然是个比较虚的东西,可能别人看不到,但却是良性循环中不可少的一环,也是能力要上一个台阶所必需具备的素质。
tony每次的演讲都很精辟,这次的主题是“30岁以后,还能不能继续写代码?!”其实很早之前就听过这个话题,只是当时还小,并没有认真去想过这个问题。一个30多岁的页面仔,会不会让人觉得有那么一点“可悲”?很现实的一个问题,相比前几年,现在的页面重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认识,并重视,在一定程度上说,有的公司已经可以解决这个岗位的生存问题。那么对于个人来说,是否愿意30岁甚至更大的年龄还继续从事这个行业?这个问题在群里也讨论了一次,很显然大家各有各的观点,当然也有人纠结于30这个数,它只是代表了一个年龄,背后可能是一个现实的问题——生活负担越来越大,精力越来越少。不管你给的答案是什么,这上问题只是提醒你,需要停下来思考下方向。